![]() |
王永平 前教育統籌局局長、公務員事務局局長、工商及科技局局長。2007年退休後,在報章上撰寫時事評論文章。曾任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名譽教授、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兼任教授,現任香港城市大學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系客座教授。 |
|
---|---|---|
![]() |
李兆波(Simon Lee) 著作包括︰《理財有辦法》、《理財有道》、《備戰 CFP 考試—稅務策劃篇》、《慳出你的第一桶金》、《聰明借來創富錢》、《讓退休金逆市增值》及《征服通脹》。現於《蘋果日報》撰寫「理財第一波」專欄、於雅虎財經撰寫「理財多面睇」專欄及於《置業家居》撰寫樓市專欄。曾於《iMoney智富》雜誌撰寫「李Sir開班」專欄。除了寫作,李氏常參與理財培訓及為理財題目作演講嘉賓。2008 年 5 月起逢星期三早上亦於新城電台知訊台《智慧‧創富》節目擔任嘉賓主持。 |
|
![]() |
張堅庭 張堅庭多年來致力發展喜劇,成績卓越。從事電影 20 年內,他所監製、編劇、主演、導演的電影超過 40 部,最為人稱道的包括《表姐,妳好?!》系列。他同時活躍於各大眾媒體,包括電視、電台、廣告、出版,及科技平台等。1997 年創立 Entertainment.com 網站,惟網站在科網興旺前倒下。 2002 年開設表哥茶餐廳,以懷念母親與他青少年時的一段甜美關係,想不到一開就前後開了六、七家,也關掉了大半,在香港只餘下四家,半死不活;幸好又在廣州再來一次,表哥回歸出生地,存活下來,但最意想不到的是以經營茶餐廳得出了一套服務理念,把戲劇與服務結合,從 2003 年後進入企業培訓行業,創造藍海,為香港最大也最小的企業服務,學生超過萬人。及後他在香港科技大學及香港理工大學開辦工作坊,竟又成為科大 IEMBA 學生,下一步計劃是攻讀博士學位,鑽研人力資源,希望戲劇理論能為企業創造利潤。 |
|
馮蔭長(Kelvin Fung) 葉松齡(Dickson Yip) 古維堅(Ellis Ku) |
||
![]() |
李燦榮 80 年代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傳理系。畢業後先後任職於亞洲電視新聞部、《壹周刊》,及無電視新聞部,擔任主持人、編輯及監製多年,其中曾參與報道八九年六四事件、九七回歸、911 事件、沙士爆發、美國兩次出兵伊拉克。 2004 年離開任職 10 年的無電視後,投入跨境跨行業培訓,擔任包括保險公司理財培訓學院顧問、溝通技巧工作坊導師、笑看壓力工作坊導師、面對傳媒技巧導師、記憶學導師、東莞市委黨校「與傳媒共舞」專題講師等。李氏亦常獲邀主持互動電視及電台清談節目。曾任教香港浸會大學及香港城市大學及中東書院。 李氏近年實踐持續進修,在香港城市大學完成 EMBA 課程,並以優異成績畢業。 著有《觸動人心》及《激發腦潛能》 |
|
![]() |
李德能 為資深體育節目主持人,曾先後於亞洲電視、無?電視、香港電台、衛視體育台主持奧運、亞運、世界盃等大型體育節目, 現為有線電視體育節目主持。此外,李德能亦曾任康體發展局體育資訊經理、馬會媒介傳訊經理及足球業務發展經理,並於 2000 及 2004 年任殘疾人奧運香港代表團助理團長。 曾出版及編著的作品有《金牌背後》、《逆風而上 ─ 李麗珊》及《寫給足球的情書 ─ 62 位講波男女對足球說出心底話》 |
|
![]() |
馮奇(馮嘉奇) 二十三歲那一年,一雙甲組腳毅然重返校園,遠赴英國,於華威(Warwick)大學修讀碩士。 回港後重投本地甲組聯賽,並於香港大學修讀體育及行政學士課程,2005 開始,在有線電視擔任足球評述員。2006 年德國世界杯前,參與有線體育台《四小強周圍碌》節目,隨攝製隊在八十日內走訪五大洲 32 個世界杯決賽周國家。 |
|
![]() |
李逆熵 李氏為天文發燒友、科幻發燒友、古典音樂發燒友、音響發燒友。同時酷愛遠足、歌唱、電影、武術。除了牛頓、達爾文、愛因斯坦、居里夫人這些必然之選外,生平兩大偶像是哲學家羅素和科幻大師克拉克。日常最大嗜好是閱讀、思考、寫作和講學。不死的信念是人類的理性、感性和靈性必可而且必須融通,人類才可 獲得真正的快樂。作為達致這個目標的第一步,他正努力開拓一種稱為「通濟人文主義」(Consilient Humanism)的思想路向。 李氏至今發表的著作二十多種,包括︰《夜空之戀》、《夜空的呼喚》、《人類大追蹤》、《科學充內行》、《生物學新猷》、《挑戰時空》、《烏鴉的困惑》、《無限春光在太空》、《浩哉宇宙》、《泰拉文明消失之謎》、《格物致知》和《喚醒69億隻青蛙》等。 想進一步了解他的背景,可參閱《維基百科》的「李逆熵」條目。 個人網誌︰http://blogger.etpress.com.hk/eddylwc/ |
|
梁啟業和黎明耀 分別為《經濟日報》通識教育版資深編輯及現任教師,深知現時中小學生的學習環境,故希望著作一部迎合學生們又富啟發性的通識書。前作本著「開拓視野‧訓練獨立思考」的宗旨,引領學生做好通識學習的準備。 著作包括︰《心智漫遊思考法》1、2,以及《讀新聞學通識》1、2。《心智漫遊思考法》更入選第 20 屆中學生好書龍虎榜候選書目。 |
||
![]() |
鍾尚志 在愛爾蘭皇家外科學院畢業。回港後,致力為香港市民服務。1995 年當選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,在沙士期間,向傳媒披露疫症已侵入社區。2004 年他毅然辭去香港一切職務,隻身遠赴新畿內亞,出任當地醫學院外科教授。2007 年回港。 |
|
![]() |
李錦 李氏曾出版多本投資著作,包括《理財錦囊》、《窩輪法門》及親子理財類書籍《從一元開始》,其中,《理財錦囊》及《窩輪法門》至今已加印超過七版,並分別為2004及2007年最暢銷書籍之一。 |
|
吳博林 徐緣和羅莉,從事 marketing 多年,每年管理的廣告投放額與 marketing 開支均數以億計。及後兩人更聯手加入「廣告 101」blog,與吳博林一起以神秘寫手身分撰寫 marketing 和廣告網上專欄。 |
||
馮嘉耀教授 1985 年以一級榮譽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,得英聯邦獎學金赴加拿大進修,1991 年獲西安大略大學頒授經濟學哲學博士學位。現為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企業經濟教授、中大航空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(研究),並曾任中文大學經濟研究所所 長(商業經濟)及中大商學院企業經濟學碩士課程主任。研究範圍包括國際經濟、中國經濟、香港經濟及航空經濟學等。曾先後於國際性學術期刊發表論文數十篇; 並合著《企業策略 —— 競爭管理的藝術》、《實用經濟名詞90條》及《經濟@大學站》〔微觀篇〕‧〔宏觀篇〕。曾獲選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最佳講師、兩次獲頒商學院傑出教學獎及多次獲頒商學院學科教學獎。除致力學術研究 外,亦曾為本地及國際性機構提供培訓及顧問服務,如香港特區政府、恒生銀行、DHL(Hong Kong)、FedEx(Hong Kong)、UPS(Hong Kong)、TNT(Hong Kong)、中華電力有限公司、國泰航空公司、港龍航空公司、中航興業、杜邦(中國)等。另外,亦為《信報財經新聞》的〈商管啟示錄〉主筆之一。 |
||
周立基博士 1990 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,曾任兩岸經濟研究員及大學助教,其後負笈美國,獲德州農工大學經濟學博士,現為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高級導師,多次獲得商學院 學科教學獎,研究範圍包括中國經濟、宏觀經濟及管制政策。曾任企業經濟學理學碩士課程副主任,並與馮嘉耀教授合著《實用經濟名詞 90 條》及《經濟@大學站》〔微觀篇〕‧〔宏觀篇〕。 |
||
黃沛恒 2004 年畢業於澳洲 Monash University 經濟系,後於英國 University of Essex 及香港中文大學獲碩士學位。先後於聯合國難民處、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及航空政策研究中心工作。現於荷蘭 Maastricht University 攻讀博士學位。與馮嘉耀教授及周立基博士合著《經濟@大學站》〔微觀篇〕‧〔宏觀篇〕。 |
||
![]() |
湯家驊 出版著作包括︰《談法治 釋人權》、《人權、民主與法治》、《法律、政治與我》、《從釋法的那一天開始……》、《不畏浮雲》、《待曉》、《從哪裡來,往何處去?》、《晴天、陰天、細語天》等。 參考網址︰ |
|
![]() |
曾仲榮 現職《經濟日報》副總編輯兼總主筆,從事新聞工作逾 25 年,近年主責《經濟日報》新聞統籌及社評工作。 2007 年憑專著《中國國情第一課》、《香港,誰邊緣化了妳?》獲第三屆「中大新聞獎」專題組(文字媒體)大獎,《中國國情第一課》在 2006 年亦獲立法會主席范徐麗泰、教育局前秘書長羅范椒芬推薦為香港電台十本好書候選書目之一。 曾仲榮現為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通識教育碩士課程兼職講師,教授《從新聞了解世界》課程,並為中文大學新聞學院講授《時事與思考方法》等課程;近年並獲香港城市大學學生發展處、浸會大學全人教育教與學中心邀請,舉辦環球金融、中國國情等系列講座。 曾仲榮著作有:《通識思考第一課:快速看透新聞》、《後海嘯時代:知識經濟求生術》、《後海嘯時代:經濟.投資七堂課》、《中國國情新一課:民富.國強.盛世夢》、《香港,誰邊緣化了妳?》及《中國國情第一課:解構胡?新思維》。 |
|
![]() |
許承恩老師 中學通識科主任(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),熟悉香港中學通識科發展,曾於教育局課程發展處(2007 - 2009)擔任借調工作,負責教師培訓及整合課程資源,現時定期於《經濟日報》、《明報》、《星島日報》撰寫教育專欄,分享教育心路及中學通識議題。在 2010 年考獲高考通識科 A 級成績的學生,人數佔該科全港 A 級生的一成,聞頂全港通識科老師。 |
|
![]() |
李焯芬 業餘擔任香港福慧慈善基金會會長、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理事會主席、獸醫管理局主席、共建維港委員會主席、衛奕信勳爵文物信託理事會主席、饒宗頤學術館館長、國際佛光會副總會長等職;曾任文化委員會委員、香港佛教學院院長等職務。 |
|